首页>>国内旅游

辰山植物园地址 上海辰山植物园地址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辰山植物园地址,上海辰山植物园地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主要园区

矿坑花园面积约39000平方米,这里原来是辰山采石场的西矿坑。根据原有生态地貌改造成了镜湖区、台地区、望花区和深潭区四个区域。矿坑花园具有优良观赏特征的乔木、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包括蔷薇科、石蒜科、忍冬科、锦葵科、马鞭草科、锦葵科、菊科等1000多种植物。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辰山南坡被用作开采建筑石材的场地,采石挖掘后留下东西两个采石场遗址。其中西侧采石区在山体开采完后,又向地下纵深挖掘,深入地面六十余米,形成了面积达10000平米的人工深潭,潭水水面离地面30余米,深30余米,悬崖峭壁高30至100米。

台地区是充分利用现存的矿场遗址,台地边缘将原有挡土墙打断、改造,并以铁锈钢板覆盖部分区域。台地区在已有竹类植物密林的基础上加以梳理,形成秘园空间,种植阴性观赏花卉的同时在外侧台地边缘种植阳性观赏花卉。种植了秋季色叶乔灌木和秋季为主要观花期植物和花卉,如无患子、三角枫、马褂木、黄山栾树等。

望花区通过结合地形,利用空间,种植以现有水杉林为基础,作为该专类园与外部空间的分区屏障,种植大量的开花乔灌木和地被花卉。这里的植物种类有:樱花、玉兰、含笑、锦葵、荚蒾、琼花、山茶花、八仙花、杜鹃、山茱萸等。

镜湖区以镜湖为中心,建有必要的游览路径,作为观景空间和游览空间,是组织、协调整个场址的核心。镜湖中植有再力花、千屈菜等挺水植物,沿岸配有紫薇、醉鱼草、蛇鞭菊、松果菊等观花植物。展览温室位于上海辰山植物园的东北角2号门内,是由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等3个单体温室组成的温室群,总面积为12608平方米。其中,热带花果馆面积5521平方米,最高达21米,由风情花园,棕榈广场和经济植物区组成;沙生植物馆面积4320平方米,最高达19米,分别收集展示了澳洲、非洲和美洲的沙生植物;珍奇植物馆面积2767平方米,最高达16米,收集展示了表现植物生存和进化的奇特类型,如热带雨林现象,食虫植物,苏铁,蕨类,兰花和凤梨等等。

展览温室与上海辰山植物园“绿环”地形密不可分,其平面形状和空间形态都与“绿环”的弯曲变化、高低起伏完全吻合。展览温室的建筑形态独特,采用弧形的大跨度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三角形分块夹胶玻璃覆盖,轻盈通透。展览温室所采用的自动气候控制系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成为服务上海辰山植物园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艺展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观赏草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的草本植物的统称,包括菊科、唇形科、禾本科、百合科、莎草科、美人蕉科、马鞭草科、龙舌兰科、天南星科、鸭跖草科、柳叶菜科等多科属草本植物。观赏草类植物是个相当庞大的族群,它的观赏性通常表现在形态、颜色、质地等许多方面。

2010年,辰山植物园观赏草园建成,全园面积1460平方米,迄今已收集各类观赏草100余种,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等植物。2015年早春时节,辰山植物园对观赏草园中丝兰、蒲苇、花叶黑薹草、蓝薹草等植物进行了修剪和分株,对已经死亡的植株进行了清理和补植。上半年,补植墨西哥羽毛草、粉绿披碱草、兎尾草、长柔毛狼尾草共计4个品种172棵。

晨光芒、血草、细叶针芒、银光芒、玲珑芒等多种观赏芒草,叶片颜色鲜艳醒目,除了常见的绿色外,还有翠蓝色、白色、金色甚至血红色。

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观赏草园类,不仅有常见的作为地被的麦冬品种,还有金边阔叶山麦冬,叶片带有金色条带,花色淡紫、小巧玲珑,此外还有叶片颜色漆黑如墨的“黑龙”沿阶草。

矮蒲苇是国外著名的观赏草,具有优良的生态适应性和观赏价值,羽毛状圆锥花序修长美丽,更显壮观而雅致。

丝兰是龙舌兰科丝兰属植物,园内种有千手丝兰、柔软丝兰、细叶丝兰、‘金边’华丽丝兰等多个品种。丝兰花叶俱美,叶色亮绿或带有金边,叶沿有毛发状的抽丝,花朵洁白呈吊钟状,晚间开放时放出奇香。

上海辰山植物园景点介绍

上海辰山植物园景点有矿坑花园、热带花果馆、禾草园、辰山绿色剧场、珍奇植物馆、矿坑花园。

1、矿坑花园

原址属百年人工采矿遗迹,上海辰山植物园根据矿坑围护避险、生态修复要求,结合中国古代“桃花源”隐逸思想,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设计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内容,利用现状山体的皴纹,深度刻化,使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形态和意境。

2、热带花果馆

热带花果馆是辰山植物园三个温室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5521平方米,室内最高21米。展馆分为风情花园、棕榈广场和经济植物区三大区域,种植了600多种植物,其中花卉有100多种。

3、珍奇植物馆

珍奇植物馆面积2767平方米,室内最高16米,展示的主题是“生存与进化”。展示区域包括食虫植物区、雨林植物区、凤梨区、兰花墙、蕨类谷、苏铁区,种植了1400多种的植物,包括具有典型热带雨林特征的植物、独木成林、树包石、食虫植物、苏铁类、蕨类、兰花和凤梨类植物等。

4、辰山绿色剧场

辰山绿色剧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采用了古希腊剧场的扇形观众席及镜框式舞台形式,形成一个露天、草地、立体的开放式剧场,观众席位高差3.5米,层次更分明,整个剧场可容纳6000多位观众。

5、禾草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禾草园占地面积20410平米,收集展示观赏草共8科33属160余种(含品种),是华东地区占地面积最大、收集展示观赏草资源最丰富的观赏草植物专类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地址

上海辰山植物园(Chen Shan Shanghai Botanical Garden)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于2011年1月23日对外开放,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园区概况

上海辰山植物园[1]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中心展示区建造了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等26个专类园。中心展示区与辰山植物保育区的外围为全长4500米的绿环,展示了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代表性适生植物。[2][3]中心展示区的展览温室是整个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3个独立的温室(分别为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

[4]和珍奇植物馆)组成,温室外墙采用网壳结构,室内展示了3000余种植物(截至2011年1月),其中包括大量色彩鲜艳、植株独特(如一些兰科植物、多肉植物)的品种,在增添植物园特色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游园、摄影爱好者。辰山植物园还专门设置了盲人植物园(位于中心展示区),主要服务视力障碍者,针对盲人的触觉、听觉、嗅觉等需求,园区内种植无毒、无刺,具有明显的嗅觉特征、植株形态独特、色彩鲜艳亮丽的各类植物,设置中、英、盲文和语音系统,修建了盲道,设有适合盲人使用的扶杆、憩亭、厕所等无障碍设施。[5]

编辑本段设计规划

矿坑花园中的飞瀑

[6]上海辰山植物园曾在2005年向国际征集设计方案,当时共有8家设计单位参与投标,最终经评议,决定由德国瓦伦丁设计组合负责整体的设计规划。[7]在植物园的设计中,克里斯多夫·瓦伦丁(Christoph Valentien)教授与其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并将植物园布局成中国传统篆书中的“园”字,极富中国特色。[8]植物园的亮点之一的矿坑花园由清华大学的朱育帆教授设计。花园的原址为一处采石场遗址,设计者通过生态修复,并对深潭、坑体、迹地及山崖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成为一座风景秀美的花园。[9]

编辑本段建造过程

2005年8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签定了合作共建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工作协议书。[10] 2007年4月21日,上海辰山植物园动工兴建。[11] 2010年4月26日,上海辰山植物园对外试开放,试开园仪式在植物园南入口广场举行。[12] 2011年1月22日,上海辰山植物园温室竣工并向公众开放。[5] 2011年1月23日,正式开园。[13] 2011年4月30日,植物园游园人数达到100万。[14]

编辑本段植物种类

2010年4月,园内已收集到植物约9000种,其中最多的属华东地区的植物,共有1500余种。上海辰山植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的天竺桂

[15]物园也由此成为拥有华东区系植物最多的植物园。 2010年12月,辰山植物园收集的珍稀濒危活植物(即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达到107种,其中包括羊角槭(Acer yangjuechi Fang)、普陀鹅耳枥(Carpinusputoensis Cheng)、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S. Y. Chang)等珍贵品种。[16]植物园的长远目标是搜集全球3万种植物。[8]

编辑本段旅游信息

上海辰山植物园地理位置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以下仅为一般情况下的旅游信息,票价可能会因特殊节假日做出调整,详细的信息请参照上海辰山植物园网站植物园开园时间为上午8时,闭园时间为下午5时30分(3月1日至11月31日)和下午5时(12月1日至2月28或29日)。一般的票价为60元,于2011年4月1日起实行。[13]

辰山植物园地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辰山植物园地址、辰山植物园地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